

东城区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系统传播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孕育地,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廉洁奉公的中国共产党重要创始人与早期成员。东城区纪委监委与区委党史办联合开设“党史中的清廉故事”专栏,回顾革命先辈在东城这片红色沃土上的清廉事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廉洁本色,厚植为民情怀。
何孟雄:清贫志坚 赤胆忠心
图:何孟雄像
他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早期成员之一,也是中国北方工人运动的领袖。在革命岁月里,他与工人同吃同住,将每一分经费都用在革命事业上。他“一生坎坷,宗旨不改,是真正的英雄”。他用33年短暂的生命历程,书写了“清贫不失志、廉洁不忘本”的壮丽诗篇。
何孟雄(1898—1931),1898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酃县(现炎陵县)中村乡龙潭瑶族村一个塾师家庭,自幼丧母失父。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何孟雄,从小就形成了不畏强暴的斗争性格。1916年,何孟雄因岳云中学事务主任贪污奋起反抗而后忿然摔牌离校。1918年夏,何孟雄与在北京的毛泽东一起参与留法勤工俭学筹备活动。1919年初,何孟雄入北京大学理科当旁听生。五四运动中,他参加了北京大学干事会交际股工作。1919年底,何孟雄参加了在北京地区发起成立的“实行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以工养学”工读互助团,负责食堂、印刷、英文补习、洗衣和放电影等工作。
1920年5月1日,北京工人阶级举行第一次庆祝五一节纪念活动。主会场就在北大二院。会后,何孟雄带领7位同学去游行,被军警逮捕。他们是在中国首次为“五月一日”运动而入狱的八人。这次五一宣传活动是何孟雄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从事中国劳工运动的起点,经过十多天的斗争,何孟雄才被保释出狱。
1921年10月9日,何孟雄和中共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在中老胡同5号结为正式夫妻,婚礼主持人是李大钊。从此,他们在这里建立的简陋新家,成了北京党组织的一个联络站。陈独秀从上海取道北京赴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时,就住在他们的家中。党、团组织的一些工作和活动,也在他们家中策划、安排。

图:何孟雄在东城的住所旧址(中老胡同5号)
何孟雄主要负责北方工人运动,他经常往返于东城区与丰台长辛店之间。为了节省经费,他总是自带干粮,从家出发,徒步五十余里到长辛店机车车辆厂开展工运工作。一双布鞋磨破了就自己缝补。由于过度劳累,后来得了肝病。工人们常说:“何先生比我们工人还像工人,他的衣服比我们的还要破旧。”他被同志们称颂为“挺身为工人谋福利的实干家”。
图:1920年代长辛店工人劳动补习学校旧址
1921年底,何孟雄受命负责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的财务工作。他亲手制作了一本厚厚的账本,用工整的字迹记录每一笔收支。有一次,组织上交给他500银元的活动经费,他连夜将其分装放在不同的秘密地点,并绘制了详细的藏宝图交给组织备案。
在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期间,何孟雄展现出了值得敬仰的廉洁自律精神。1923年2月,罢工进入最艰难阶段,工人们生活困苦。何孟雄毫不犹豫地捐出自己积攒多年的全部积蓄——83块银元,为工人们购买食物和药品。他自己却常常饿着肚子工作,有次甚至因饥饿晕倒在东四牌楼附近的街头。工人们得知后,自发凑钱想帮他改善生活,却被他坚决拒绝:“这些钱是大家的血汗钱,应该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何孟雄的生活极其简朴。他的住所里,除了一床一桌一椅,最值钱的就是一台油印机。冬天屋里没有火炉,他就裹着棉被工作;夏天蚊虫肆虐,他就在桌前放一盆水,把脚浸在里面以防蚊虫叮咬。缪伯英说:“孟雄常说,革命者要像北平的胡同一样,虽然狭窄简陋,但四通八达,连接着千家万户。”

图:何孟雄生前家用水壶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何孟雄被派往上海工作。在上海期间,他仍然保持着一贯的清廉作风。当时他经常经手大量活动经费,但从未挪用分文。1928年,妻子缪伯英生下女儿后,全家人口增至5人,生活更为艰难,经常靠借贷度日,有时只得靠典当家产过日子,但何孟雄却从未向组织要求增加补助。
1931年1月,因叛徒出卖,何孟雄在上海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即使在最残酷的刑讯中,他仍然牢记着自己的财务责任,通过秘密渠道带话给党组织:“账目已清,文件已毁,请组织放心。”2月7日,何孟雄与其他23位革命者在龙华监狱英勇就义。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年仅33岁,有“横世英雄盖世才”之誉的何孟雄用生命践行了“从容不负少年头”的庄严承诺。他那“取之于工,用之于工”的廉洁品质,如一盏明灯照亮着新时代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服务人民的奋斗之路。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博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